激励的理论
节名 |
知识点 |
重点 | ||||
小计 |
X |
Y |
Z |
K | ||
激励的理论 |
20 |
13 |
3 |
4 |
0 |
16 |
【知识点】
一.需要层次理论
(一)需要层次X1
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强度并不都是相等的他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种类型(2007年考题)
①生理需要,指对食物、水、掩蔽场所、睡眠、性等身体方面的需要。
②安全需要,主要针对身体安全(例如脱离危险的工作环境)和经济安全(例如不解雇的承诺,或是舒适的退休计划)的需要,以避免身心受到伤害。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情感、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要,例如获得友好与和睦的同事。
④尊严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以及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2006年考题)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二)主要观点X2
①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均有这五种需要,只是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而已。
②未满足的需要是行为的主要的激励源,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③这五种需要层级越来越高,当低层次的需要被合理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
④ 这五种需要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前三个层次为基本需求,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需求,因为前三者的满足主要靠外部条件或因素,而后两者的满足主要靠内在因素。
(三)在管理上的应用Z1
①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
②管理者需要考虑每个员工的特殊的需要,因为不同人的需要是不同的。
③该理论还表明组织用于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
(四)评论(局限性)Z2
实验研究的结果并没有表明人类只存在这五种需要,也没有支持这五种层次的需要存在着阶梯关系的观点,同时也没有证明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以及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的论点。
二.双因素理论
(一)主要内容X3
赫茨伯格区分出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具备激励因素可以令员工满意,但不具备也不会招致员工不满。具备保健因素只能使员工不产生不满情绪,但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见教材:表1-1
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P13)。(2004年考题)
(二)在管理上的应用X4
赫茨伯格区分出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个因素,给管理者的启示是让员工没有和防止员工不满是两回事,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三、 ERG理论
理论X5
奥尔德菲认为人有三种核心需要: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2007年考题)
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
应用X6
ERG理论更为变通,更好地补充了马斯洛理论的不足,更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人们可以同时追求各种层次的需要或者在某种限制下,在各种需要之间进行转化。
此外,ERG理论的变通性尤其有助于说明文化、环境背景差异下,个体需要的差异。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