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协议产生的历史背景:
国际范围内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和业务经营都十分混乱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国际债务危机
金融的国际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金融创新
(二)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1) 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巴塞尔协议制定的目的是:通过制定商业银行资本和风险资产间的比例关系,确定统一的计算方法和标准,达到加强国际银行体系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同时通过确立公平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消除国际银行间存在的不平等竞争。
(2)《巴塞尔协议》的内容。巴塞尔协议共分四大部分、即资本的构成、资产风险权重、资本标准比率的目标、过渡时期及实施安排。
①巴塞尔协议明确将资本分为两类,其一是核心资本,又称为一级资本。其二是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补充资本或辅助资本。
核心资本:实收资本(普通股、非累积优先股)和公开储备(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
附属资本:普通准备金(呆账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和长期次级债务(发行的长期金融债券)等
②巴塞尔协议确定了风险加权制,即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程度确定相应的风险权重,计算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一是确定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风险权数.即将不同类资产的风险权数确定为五个档次:分别为0%、10%、20%、50%和100%。二是确定资产负债表外项目的风险权数:0%、20%、50%和100%
③巴塞尔协议还规定到1992年底过渡时期结束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最低标准要达到8%,其计算公式为:
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资产
=(核心资本+附属资本)/∑(资产×风险权数)
其中核心资本与全部风险资产比率不得低于4%,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100%。
(三)巴塞尔协议的修正和补充
新资本协议对原巴塞尔协议作了四方面的修改:其一,在防范风险上除了保持对资本金的要求外,还提出了加强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三大支柱);其二,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主要风险都涵盖在考核之中,从而对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三,对信用风险的衡量及风险资产的标准计算方法、权重设计的原则做了重大修改;其四,鼓励银行采用规避风险手段。
新资本协议在原巴塞尔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标准:(1)至少维持金融体系目前的资本总体水平,继续促进金融体系的安全性、稳健性;(2)继续促进公平竞争,提供更全面的处理风险的方案;(3)使处理资本充足率的各种方法能敏感地反映银行头寸和业务的风险程度;(4)在着重监管国际商业银行的同时监管复杂程序各异的银行。
(四)巴塞尔有关协议的影响
三、我国金融企业资本的构成与筹集
(一)资本的构成
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金融企业的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是自有资本,是金融企业可以永久使用和支配的白有资金,其构成如下:
(1)实收资本。国家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外商资本
(2)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4)未分配利润。金融企业以前年度实现的、但未分配的利润,又称留成收益。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