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进操作方法
1.正确选择作业姿势和体位
作业时应尽可能采取平衡姿势。作业姿势不同,能量代谢率也不同,不适感的心理量也不同。当采用不平衡的作业姿势时,作业范围和最大负荷均会受到限制。
2.合理设计作业中的用力方法
(1)合理安排负荷,并非单纯追求低负荷;
(2)按生物力学原理,把力用到完成某一操作动作的做功上去,避免浪费体力;
(3)利用人体活动特点获得力量和准确性;
(4)利用人体的动作经济原则,即保持动作自然、对称、有节奏;
(5)降低动作能级:
(6)充分考虑不同体位的用力特点。
〔二)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
1.实际工作率(工时利用率)的确定
劳动强度越大。机体耗氧量也越大。当劳动强度很大时,作业只能持续很短时间,如果一味延长工作时间,只可能导致错误和事故的发生。因此,应设计合理的工时利用率。
2.轮班制度
作业者在夜间的生理机能水平只有白班工作时的70%,以致工作效率降低,且影响作业者健康。因此,应尽量避免轮班制,万不得已时也要尽量改善作业者的劳动和生活条件。
3.休息日制度
通过肌健反射机能方法对作业者的疲劳积累情况调查表明,从事不同劳动强度作业一天后,肌键反射机能的恢复程度是不同的,连续高强度工作将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故确保休息日制度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练习一下:
1.作业者在夜间的生理机能水平只有白班工作时的70%,以致工作效率降低,且影响作业者健康。因此应尽量( )
A. 实行轮班制度 B.避免轮班制度 C.缩短工作时间 D.提高工作率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的内容。
(三)改善工作内容
现代工业生产中,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许多短暂而又高度重复的作业,这种作业称为单调作业。单调作业所产生的不愉快心理状态,表现为单调和枯燥感。
1、单调感的心理特征
单调感将引起人们的不愉快心理,会使工作能力曲线产生极特殊的改变,因此短期内高度重复性的操作可能导致疲劳,随着操作时间的增加,对工作单调的体验反 而会降低。但是也有对单调工作持积极态度的人群存在,这些人或者被工作吸引,或者具有“摆脱工作”的心理状态。这样的人喜欢在工作中想另外一件事,幻想或 思考问题。
2、单调感的克服
(1)操作设计:重新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作业内容;
(2)操作变换:用一种单调的操作去代替另一种单调操作;
(3)突出工作的目的性:在工作中设置中间目标,在达到目标后,会产生进步感。
(四)合理调节作业速率
作业速率指工作的速度或节奏。
1.作业速率对疲劳和单调感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人的生理上有一个最有效或最经济的作业速率、实际速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产生疲劳:实际速率过高将加大人体的生理以及心理负担,而实际速率过低的话、将使作业者由于长期从事同一工作而产生强烈的单调感和心理疲劳。
2.合理调节作业速率的方法
(l)按照作业速率调整劳动组合;
(2)短暂的间歇是适当速率水平的必要成分;
(3)作业能力在一天中是变化的、因此,应通过合理改变作业速率来减少工人的疲劳: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