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力参与率指在( )岁以上人口中,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所占的百分比。
A.14
B.16
C.18
D.20
2.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导致( )。
A.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
B.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C.劳动力需求时间增加
D.劳动力需求时间减少
3.对个人劳动力供给而言,工资率下降的替代效应会导致劳动者( )。
A.增加劳动收入
B.减少享受闲暇
C.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
D.增加劳动力供给时间
4.下列针对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陈述,错误的是( )。
A.工资率上升的收入效应促使劳动者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
B.工资率下降的替代效应促使劳动者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问
C.工资率下降的收入效应促使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
D.当工资率上升的时候,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促使劳动者增加劳动力供给时间
5.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可以借鉴( )的理沦加以解释。
A.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B.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C.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D.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6.下列劳动力供给曲线所反映的是比较常见的行业市场劳动力供给状况的是( )。
A.向后弯曲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B.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C.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D.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7.如果某地区制造工人的市场工资率从2000元/月上升到2500元/月,其劳动力供给总时间上升5%,则此类劳动力的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
A.0.4
B.0.25
C.0.2
D.0.1
8.某行业的平均工资率从10元/小时上升到15元/小时,该行业的劳动工时供给数量上升了60%,则该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
A.无弹性的
B.富有弹性的
C.单位弹性的
D.缺乏弹性的
9.如果某市汽车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供给弹性为0.5,由于工资水平上涨,这类劳动者的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了10%,他们原来的工资水平是每小时20元,现在一定是上升到了( )。
A.20元
B.24元
C.30元
D.35元
10.家庭生产理论认为,在确定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利用方式时所依据的原则是( )。
A.比较优势原理
B.绝对优势原理
C.利润至上原理
D.效率优先原理
11.当家庭中的主要收入获取者失去工作或工资被削减以后,其他的家庭成员(带孩予的女性或年轻人)将临时性地进入劳动力队伍,以力图通过找到工作而缓解家庭收入的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 )。
A.无可奈何的劳动者效应
B.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
C.弥补的劳动者效应
D.附加的劳动者效应
12.在经济衰退时期,一些失业丁人对于在某一可行的工资率水平下找到工作变得非常悲观,因而停止寻找工作,这种现象被称为( )。
A.附加的劳动者效应
B.收人效应
C.替代效应
D.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
13.附加的劳动者效应和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的存在表明了( )。
A.劳动力供给是有生命周期性的
B.劳动力需求是有生命周期性的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