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按照产生后果特点不同的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3.按照问题是否重复出现:程序化决策(常规决策,经常出现的,可以依据一定的程序、方法和标准进行决策,如经营业务决策,当企业产品库存降到某一水平时,向上游企业订货)、非程序化决策(非常规决策,经营战略决策)。
4.按照管理层次不同: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5.按照方法不同: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定性和定量决策不能隔离开,而是结合使用。定性分析要建立在一定的定量分析基础之上,可以提高分析可靠性。定量分析之后,也要进行定性分析,看分析结果是否合理,提高决策水平。
6.按照目标数量多寡不同:单一目标决策(决策目标只有一个,比如就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多目标决策(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利润)。
7.按照期限长短不同:长期决策(超过一年)和短期决策(一年以内)。
8.按照要求时态不同:静态决策(单项决策,所处理的问题是某个时点的状态或者某个时期总的结果,决策只作一次,只有一个决策结果,如针对奥运会的营销活动决策)和动态决策(序贯决策,是考虑到时间先后的动态变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多个决策,如某个企业各种商品进货量的逐月安排)。
9.按照内容不同的:经营目标决策、经营方针决策、经营方式决策、经营业务决策和经营基础决策等。
三、商品流通企业经营决策的一般过程
(一)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企业内部条件:包括企业的类型、规模和经营思想;企业的自然地理位置等。商品流通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以调整和改善。
2.外部环境:政治制度等。通过无法根据主观努力改变它,只能通过分析取了解。
3.发现和提出问题。
(二)确定决策目标
1.决策目标也就是规定决策活动要解决的具体经营问题(如销售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等)以及解决该问题的程度(一般通过数量来表示)。
2.决策目标的形成。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找出主要矛盾并予以解决,就形成了决策目标。
3.确定决策目标的一般要求:
(1)决策目标必须具体明确。
(2)完整地规定决策目标的约束条件。
(3)要尽可能地使决策目标数量化。
(4)在出现多目标决策时,应注意决策目标之间的主次关系和统一协调。
(5)决策目标必须可行和能分解。
(三)拟定备选方案
1.拟定备选方案的原则:整体详尽性(把能实现决策的各种可能性全部作为备选方案)和相互排斥性(个方案是相互独立的,存在差别的)。
2.拟定备选方案的过程
(1)初步设计阶段
(2)精心设计阶段
3.备选方案的基本内容
(1)陈述备选方案要达到的目的
(2)说明制定本方案的所有依据
(3)实施方案的步骤
(4)工作部署
(5)实现此方案的保证措施
(四)备选方案的评价和选择
1.选择方案的标准
一般来说,选择方案的标准由下面要素组成:
(1)决策目标的要求。
(2)方案所能达到的效益值。
(3)方案实施所具有的风险程度。
风险较小,实施有把握的方案就是比较好的决策方案。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