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收支顺差时,货币当局补充外汇储备,会导致外汇储备过多。
2.政策措施
(1)宏观经济政策
①财政政策——调节:经常项目收支
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采用紧的财政政策。反之国际收支顺差时,则采用松的财政政策。
紧的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产生需求效应(国际收支逆差,紧的财政政策→进口需求↓)
二是产生价格效应(国际收支逆差,紧的财政政策→价格↓→出口↑、进口↓)。
②货币政策——调节:经常项目收支,资本项目收支
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采用紧的货币政策。反之国际收支顺差时,则采用松的货币政策。
紧的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需求效应(国际收支逆差,紧的货币政策→进口需求↓);
二是价格效应(国际收支逆差,紧的货币政策→价格↓→出口↑、进口↓);
三是利率效应(国际收支逆差,紧的货币政策→利率↑→资本流入↑、资本流出↓)。
③汇率政策——调节:经常项目收支
汇率政策就是货币当局实行本币法定贬值或法定升值,或有意在外汇市场上让本币贬值或升值。
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采用本币法定贬值或贬值的政策。在国际收支顺差时,可以采用本币法定升值或升值的政策。
(2)微观政策措施
①外贸管制和外汇管制
逆差时,就加强外贸管制和外汇管制;顺差时,就放宽乃至取消外贸管制和外汇管制。
②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向国际货币基金或其他国家争取短期信用融资的措施或直接动用本国的国际储备。
3.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中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兼顾
(1)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不同组合。
(2)兼顾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政策措施。
(四)我国的国际收支不均衡及其调节
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一方面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相适应,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通过加工贸易的机制转移到我国的结果。
持续多年的国际收支顺差给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实体经济结构等带来了诸多挑战,同时也使我国面临日益增大的国际压力。我国也对国际收支顺差采取了一些调节政策和措施:(1)逐步放宽和取消经常项目下的外汇管制。1994年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1996年12月1日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款,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2)逐步放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
(3)降低对出口的激励范围和力度,改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外贸出口结构。(4)优化利用外资结构,限制高耗能、重污染、附加值低的直接投资流入。(5)对国外投机性的热钱流入采取密切监控的高压政策。
[1] [2]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