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考情分析】
在近三年考试中,本章内容以单选题、多选题形式出现,有连续三年出现的考点,但大多数考点较为分散。主要考点:
1.人格的基本理论;
2.智力的维度;
3.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情绪状态;
4.态度形成的理论、说服与态度的改变;
5.价值观、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第一节 人格及其理论
学习要点:
1.人格概念与影响因素;
2.人格、情境与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
3.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格的观点;
4.人格特质理论以及人格特质在组织管理中的价值——胜任特征。
一、人格的概念
心理学中的人格:是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
组织行为学中的人格,是理解员工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和工作的态度的重要因素。
人格对职业选择、工作满意度、领导、工作绩效等方面都有影响。
二、人格的影响因素
三大因素 |
涵义 |
遗传 |
人格由基因决定,因此相对稳定。遗传奠定人格形成的物质基础,并不直接决定人格。 |
环境 |
环境塑造人格,如教养方式、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人际关系、个人体验等。 |
情境 |
人格相对稳定,但随着情境因素改变而采取不同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不同情境下的人格表现可能差异很大。 |
三、人格、情境与行为模式的关系
1.人格是一种结构化的内在系统,它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且会对个体的反应特点和体验特点进行调控。
2.人格是稳定的,虽然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体验特点会随时间而变化,但贯穿一生的东西保持不变。
3.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个人的目标和行为倾向保持相对稳定,但并不是在所有情境下一成不变。
2010年真题:
1.关于人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对他的人格没有什么影响
B.人格是不稳定的,随时都会改变
C.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影响
D.精神分析从个人意识经验发展和成长潜能整合的角度理解人格
|
| ||
|
四、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对人格的看法
两大理论 |
观点 |
代表人物 |
精神分析 |
人格的核心是一个人思想中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是产生行为的动机。精神分析关注的是这些行为产生的内在根源以及这些内在驱动力间的冲突。 |
弗洛伊德——人格三部分即自我、本我、超我的和谐是健康人格的前提,力比多(性能量)是推动人格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 |
人本主义 |
人本主义从个人意识经验、成长潜能整合的角度理解人格,核心是强调自我实现的驱动力。 |
罗杰斯、马斯洛、霍尼。三者都强调自我实现和实现真实自我的过程。 |
2010年真题:
2.马斯洛将自我实现置于个人需要层次结构的顶点,这种观点属于人格理论中的( )。
[1] [2]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