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格的概念P1X1
1.概念:心理学所说的人格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行为风格,它是一个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动力系统。
2. 在组织行为学中,人格是理解员工的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以及对组织和工作的态度的
重要因素。
二、人格的影响因素P1-2X2 ※
(一)遗传
1.个体的人格是由其基因决定的
2. 遗传奠定了人格赖以生成的物质基础
3. 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的影响,但人格在短期内是稳固的。
(二)环境
1. 许多环境因素对人格起着塑造作用。
2. 环境因素包括:教养方式、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基础、人际关系以及个人体验等。
(三)情境
1. 人格是相对稳定的。Z1
2. 理解:它不是以刻板不变的方式保持唯一的形态,而是指在不同情境中随条件改变而采
取不同的态度与行为反应方式,从而维系人格的本质特征。
三、人格、情境与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P2Y1
1.人格是一种结构化的内在系统,他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且对个体的反映
特点和体验特点进行调控。
2.人格是稳定的,虽然个体的行为方式和体验特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但其贯穿
一生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3.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
四、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对人格的看法P2X3
(一)佛罗伊德理论
1. 人格的差异在于人们对待基本趋力方式的不同;
2. 人格的两个不同部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战争由“自我”来协调。
(二)人本主义
1. 它是从个人意识经验与成长潜能整合角度理解人格:其核心强调自我实现的驱力。
2.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和霍尼认为:个体先天或者后天的追求自我实现的动
机会驱动个体一直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和变化。
3. 马斯洛:将自我实现置于需要层次结构的顶点。
五、人格特质理论P3-4X4 ※
(一)发展历史
1. 特质理论是最为重要的人格理论,最早的特质理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四根说”。
2. “四根说”发展成为“四体液说”,该理论把人分为四类:
(1)多血质(快乐型)
(2)粘血质(淡漠型)
(3)抑郁质(不快乐型)
(4)胆汁质(易怒型)
以此对个体的人格做出判断。
3. 特质理论的两个重要假设
(1)人格特质在时间上相对稳定
(2)人格特质在空间上相对稳定
(二)不同代表人物的特质理论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提出人格结构有三层面:
(1)枢纽特质(Cardinal traits):也叫基本特质,指那些渗透于人格以致遍及此人全部活动的特质。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主要情操和优势倾向,只有少数人有这样的特质;
(2)核心特质(Central traits):指渗透性差一些,但还是有相当概括力、有一般意义的特性,它是人格的建筑构件。每个人的核心特质有5-10个;
(3)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s):指不明显,不受人注目,一致性和一般性较低的人格特质。
2. 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卡特尔用分类学的方法研究人格,认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元素就是特质。特质就是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一致的行为模式。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代表行为属性和功能,他总结出的16种人格特质包括;
[1] [2]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