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第2章必看知识点,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全面备考2013年经济师考试,希望您能尽快掌握,以便迎接2013年考试!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
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
2.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
3.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4.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商品交换的依据。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单位商品所耗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第二节 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货币的产生和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第三节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
在商品交换中,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的上下波动是受到其价值制约的。
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