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辅导:领导职能复习(7)
四、激励
1、激励
(1) 激励的含义
激励是指通过发现或诱导需要、激发动机,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使其产生组织所期望的行为,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Ø 需要是指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Ø 动机是指个体满足需要的内在驱动力或愿望。
2、人类行为模式
(1)过程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2011
Ø 当人们的某种需要未能满足时,就会在心理上出现不安和紧张,引发行为的动机;
Ø 动机使人们产生以满足需要为目标的行为。如果行为的结果未能满足需要,人们或者继续努力、或者降低期望、或者变更要求选择别的行为;
Ø 如果行为的结果满足了需要、实现了目标 ,人们往往会受到鼓舞,产生满足新的需要、实现新的目标的动机和行为。
(2)基本结论:
人的行为根源于需要,产生于动机,并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
(3)管理人员要想有效地激励下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Ø 必须善于发现下级现有的需要,发掘下级潜在的需要,激发下级的工作动机;
Ø 必须将下级的行为结果反馈给下级,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鼓励、调整和修正下级的行为。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对于人类需要的研究产生了很多理论,其中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为著名、影响最大。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五个层次的需要
① 生理需要:是人们为了生存,对食物、衣物、住房、异性等生理方面的需要。
② 安全需要:是人们避免和摆脱失业、疾病、暴力的威胁及获得经济保障等安全方面的需要。
③ 社会需要:是人们希望社会交往并从中获得友谊、忠诚、爱情和归属等的需要。
④ 尊重需要:是人们追求地位、名誉、威望,希望社会认可其能力和成就,能够独立自主地工作和生活等的需要。
⑤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们发挥自己的特性和潜能,实现自己心愿和理想的需要。
五个层次的需要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层次较低,常表现为物质方面的需要;而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层次较高,常表现为精神方面的需要。
(2)五个需要层次的关系
Ø 五个层次的需要是同时存在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需要结构。
Ø 五个层次的需要之间存在着依次递升的关系。
Ø 在实际当中,人们的主导需要并非一定依次递进。某些人可能只谋求低层次的需要,而有些人会为追求高层次的需要而放弃低层次的需要。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的主要内容:
(1)“满意”与“不满意”不是一对矛盾
Ø “满意” ——“没有满意”
Ø “不满意” ——“ 没有不满意”
(2)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
Ø 激励因素:与 “满意”和 “没有满意”这对矛盾相关的是属于工作本身方面的因素,如:工作责任、挑战性、工作成就等;
Ø 保健因素:与 “不满意” 和 “没有不满意” 这对矛盾相关的是属于工作环境方面的因素,如 :工资报酬、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等。
[1] [2]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