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级经济基础辅导: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15)
3、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的管辖
(1)定义
行政诉讼的管辖是指关于不同级别和地方的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是涉及行政审判的组织体制、公民诉权保护、宪政分权体制等基本问题的重要诉讼法律制定。
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不审理行政案件,也不审查和执行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
(2)分类
① 级别管辖
《行政诉讼法》规定: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包括:
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规定的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案件,但以县级人民政府名义办理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案件可以除外;
社会影响重大的共同诉讼、集团诉讼案件;
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案件等。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② 地域管辖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 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 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管辖。
4、行政诉讼的证据和举证责任
(1)行政诉讼的证据
① 行政诉讼的证据,是指用于证明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所有证据材料。
② 包括书证、物证、视昕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
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根据的证据包括:
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自行收集的证据;
被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其他证据。
② 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据。
③ 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能作为人民法院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
④ 被告在二审过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审过程中没有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二审法院撤销或者变更一审裁判的根据。
(2)举证责任
① 不同于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分配举证责任的基本规则,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是基本规则,其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② 举证责任是诉讼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主张有提交证据加以证实的一种法定责任。
[1] [2]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