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一般占其总收入的40%~50%,最多达到了70%,可见中间业务在其经营中的地位。这与其经营观念的不断更新、发展有直接关系。其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是中间业务缓慢发展的阶段。在该阶段,中间业务
是作为存贷业务的补充而存在的,主要为存贷业务服务,如结算类、担保类业务。其他类业务也已出现,但范围和规模都不够大。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这是中间业务快速发展、业务范围越来越广的阶段。这一阶段金融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的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为了生存、竞争与发展,必然在经营方式、经营观念、经营战略上进行主动调整。而进行战略调整的关键是创新,因此,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在这种形式下发展起来。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这个阶段是中间业务继续深入发展,由重视产品推销发展到重视客户、与客户建立更为稳定的关系,使中间业务产品的潜能得到更深的挖掘,使其价值更大化。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观念的变化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改革开放之前仅仅有简单的为存贷服务的几种,且量很少。
在改革开放至1994年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期间,各商业银行陆续开展中间业务,但总体上发展不快,仍然局限在传统的中间业务范围内。
从1994年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临近,各家商业银行逐渐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作用,并将其视作是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提高综合竞争力、应对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带来挑战的重要举措。这期间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了很大发展。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这一规定拓宽了中间业务的概念,并首次将中间业务作为银行正常业务加以规范,适应了社会对金融产品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也适应了国内银行业拓展业务范围和生存发展空间的愿望,无疑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发文明确商业银行可以从事一部分投资银行类业务,对业务种类和范围做了规定。这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机遇。
我国商业银行为了在新形势下拓展中间业务并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都积极研究并提出对策,在把握好国内外不同的市场环境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分析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差距,抓住我国人世迅速扩大的商业机会和外资银行尚未进入的短暂间歇,制定适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特点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一是下大力气,完善、拓展结算服务;二是扩大代理业务范围;三是完善银行卡功能,改善用卡环境;四是积极开拓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投资银行类业务;五是积极拓展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新兴业务。
三、中间业务经营的基本内容
1.不断推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搞好中间业务经营首先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这里所说的创新并不是指由银行全新设计开发的意思,而必须要从银行产品的整体概念来理解,只要银行产品中任何一个方面发生了更新或改变,使产品增加了新的功能或服务,并能给客户带来新的利益或需求的满足,我们便称之为银行产品创新。
[1] [2]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