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商业银行是以货币和信用为经营对象的金融中介机构。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可以用经营与管理两种性质不同的工作内容加以概括。商业银行的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对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组织和营销;商业银行的管理是商业银行对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控制与监督。
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内容
商业银行经营主要包括以下阿内容:
①负债业务的组织和营销;
②资产业务的组织和营销;
③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组织和营销。
商业银行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资产负债管理;
②财务管理;
③风险管理;
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过去,我国的有关经济论著及教科书都将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合在一起,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过去片面强调管理,忽视经营,究其原因主要是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并没有进入市场,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银行的存款是企业和个人的自主行为,放贷则是由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安排,是政府的“出纳机构”,银行不用对其产品进行组织与营销,也就谈不上真正的经营。2001年《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将其首次分开论述,一是符合我国从1994年设定三大政策性银行之后原专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的实际情况;二是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商业银行面对竞争,强化经营意识、突出市场营销的需要。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互为依托。银行的管理是对经营活动的管理,银行的经营靠管理来规划、发展,经营是管理的对象和出发点。进一步讲,经营是现代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根本,管理是为了确保经营的效率,服务于经营,为了更好地经营。
四、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
(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
商业银行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通常把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归纳为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三大原则。三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在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中都要体现出来。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性程度。作为银行的经营原则,安全性的要求就是尽可能地减少风险。资金经营安全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资金流动和盈利、保持银行良好信誉的前提,被视为三大原则的首要原则。
2.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运营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所必需的一定量的现金或变现能力强的资产,以备客户提取,防止出现兑付不了的情况。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①资产的流动性,即银行资产在不受损失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变现的能力;②负债的流动性,即银行能够及时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
3.盈利性原则
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性越高,获利能力越强。商业银行作为企业。追求盈利是其经营的核心目标,也是其不断改进服务、扩大业务经营能力的内在动力。
(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原则之间的关系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