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劳动力参与率指在16岁以上人口中,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所占的百分比。
2.B
【解析】本题考查工资率影响的收入效应。
3.C
【解析】本题考查工资率影响的替代效应。对个人劳动力供给而言,工资率下降的替代效应会导致劳动者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
4.D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当工资率上升的时候,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则促使劳动者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所以选项D错误。
5.D
【解析】本题考查水平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其可以反映欠发达国家具有无限劳动力供给的情形。
6.B
【解析】本题考查市场或单个企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所反映的是比较常见的行业市场劳动力供给状况。
7.C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供给弹性的计算。供给弹性一劳动工时变动%/工资率变动%=5%÷[(2500-2000)/2000]×100%=0.2。
8.B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供给弹性。平均工资率变动%=[(15-10)÷10]×100%=50%。劳动力供给弹性=60%÷500=120%>100%,表现为富有弹性的曲线,因此选8。
9.B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一劳动工时变动%/工资率变动%.也即0.5=10%÷[(X-20)÷20]×100%,计算得出X=24(元)。
10.A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生产理论。家庭生产理论认为,在确定每个家庭成员的时间利用方式时所依据的原则是比较优势原理。
11.D
【解析】本题考查附加的劳动者效应的概念。
12.D
【解析】本题考查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的含义。
13.C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周期。在经济衰退时期,可能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两种
并行的效应,即附加的劳动者效应和灰心丧气的劳动者效应。这两种并行效应的存在,反过来证明:劳动力供给是有经济周期性的。因此选C。
14.B
【解析】本题考查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大幅度上升。
15.D
【解析】本题考查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大幅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选项D的正确表述是离婚率的上升。
16.D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需求。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走向是向右下倾斜,其斜率为负。
17.A
【解析】本题考查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相关内容。劳动经济学通常把劳动力视为可变要素,将资本(或土地)视为不变要素。
18.A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需求弹性。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工资率上升
时,工资总量上升。
19.B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需求弹性。题目已知劳动力需求是单位弹性的.即为1.劳动力需求弹性一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工资率变动%=(△L/L)÷(△W/W)=(△L/25000)÷[(30-25)/25]-1,△L=5000人。则总人数变为25000-5000=20000(人)。
20.A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一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工资率变动%=一5%/4%=一1.25。其绝对值大于1,因此劳动力需求曲线是富有弹性的。
21.B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简易判断方法,同类型(可相互替代的)如果都是增加(或减少)则一定是总替代关系;反之,一升一降(或一降一升)则一定是总互补关系。显然本题选B。
22.A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市场均衡。根据题目意思,供给不变.需求增大,这样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这时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都将上升。因此选A。
23.B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当供给曲线不变而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工资率和就业量均随需求曲线右移而上升。反之。当供给曲线不变而需求曲线左移时,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同时下降。
24.C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供给方遇到的摩擦力的表述。选项C属于劳动力需求方遇到的摩擦力的表述。
25.A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在现实中劳动力并非是同质的,而是存在明显的质量差异的。
二、多项选择题
1.CDE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取决因素——人口总量、劳动力参与率、平均周工作时间。选项AB属于劳动力供给质量的表现。
2.ABCE
【解析】长期看.劳动力供给方在周劳动力供给时间选择方面拥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
3.CDE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揭示的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其形状是向后弯曲的。它表明,在某一工资率水平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4.BE
【解析】本题考查工资率影响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市场工资率的提高会同时给劳动者带来两个作用方向相反的影响: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工资率上升的收入效应会促使劳动者减少劳动力供给时间,而替代效应则会导致劳动者增加市场劳动力的供给时间。
5.BD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在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上,具有正斜率的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作用力度,此时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工作时间增加,相应地减少了闲暇消费。
6.ABCE
【解析】本题考查垂直形状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形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主要体现为ABCE选项。
7.AD
【解析】本题考查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工资率和劳动力供给量成正相关关系。
8.BDE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一般用工时变动百分比同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率来显示,所以选项A错误。劳动力供给弹性一般为正,所以选项C错误。
9.ABDE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生产理论。家庭生产时间包括在家里做杂事或放松的时间,也包括不在家做家务或放松的时间。
10.ABCD
【解析】本题考查生命周期中的劳动力供给。在一生当中可以预期到的工资率增长所带来的只有替代效应,而没有收入效应。
11.CDE
【解析】本题考查长期劳动力需求。在长期内,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减少。因此选CDE。
12.ACD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为负。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工资率变动%。所以选项BE错误。
13.BCDE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需求的派生需求定理。选项BCDE可以使某种劳动力需求具有较高的自身工资弹性。
14.AD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当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而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上升。
三、案例分析题
(一)
AC
【解析】根据案例中的第一种情况可知该市的劳动力需求将扩大。在劳动力供给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增加,即需求曲线右移,则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都将上升。
(二)
1.AD
【解析】本题考查派生需求定理。根据派生需求定理,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越大,生产此产品的劳动力的需求弹性越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劳动力需求的弹性越大,则工会在尽可能保障其成员就业安全的情况下为他们赢得的工资增长幅度就越小。
2.AC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两种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负值,则意味着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提高会促使另一种劳动力的就业量减少,这说明两者之问是一种总互补关系。所以选项BD不选。
3.A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市场均衡。根据第三种情况和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可知工资率和就业人数会同时上升。
4.AC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市场均衡。某特殊行业的生产规模及所使用的技术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劳动力需求不会发生很大改变。而未来几年一大批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会投入到该行业的就业队伍,这将导致该行业的劳动力供给在未来几年内出现大幅度增加,这必将会导致工资率的下降。所以本题选项AC正确。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