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绝对优势理论
英国 亚当·斯密(18世纪)
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比较优势理论
英国 大卫·李嘉图(19世纪)
该理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瑞典 赫克歇尔和俄林(20世纪初)
这一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当代贸易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20世纪60年代)
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品之间的双向贸易现象。
该理论认为: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传统的贸易理论一般不考虑生产规模的变化,或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另外还假设各国生产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2、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
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
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自然资源越充裕,越能通过增加出口来获得外汇收入。
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一国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越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也越高,这会增加出口商品的数量 ,并增加出口额。
汇率水平: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对外贬值,则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就会增加,这意味着外币购买力的提高和本国商品、劳务价格的相对低廉。可能使出口商在不减少收益的情况下,降低出口商品价格,增加出口,同时也有利于增加本国旅游收入及其他劳务收入。
国际市场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在世界经济出现不景气的情况下,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各国的出口贸易都可能因此而减少。
影响进口贸易的因素
一国的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一般情况下,一国的经济总产出水平越高,经济总量,例如GDP的规模越大,对自然资源和投资品的需求就越大,其进口贸易额就越大。另外总产出水平较高的国家,居民的收入水平和与此联系的消费水平也较高,消费需求或消费偏好的差异较大,会促进该国进口贸易的扩大。
汇率水平: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即货币贬值,则用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就会上升,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会下降,就要缩减进口。
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在国际市场上,如果商品紧缺,导致价格大幅度上升,会使得进口贸易受到影响。
汇率水平对进出口的影响,应试的记忆方法是记住“贬出”两个字,即本币贬值,出口增加;出和进是反义词,出口增加,进口就会减少;贬和升是反义词,本币贬值,出口增加,那本币升值出口就减少,进口就增加。
配合习题效果更好哦:
【01 单选题】
[1] [2]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