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风险由于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市场风险
(2)信用风险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损失的信用风险
(3)流动性风险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4)操作风险是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操作风险
2.风险资产权重
风险资产权重就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相对风险大小,赋予他们不同的权重,即0%、10%、20%、50%和100%.权重越大,表明该资产的风险越大。
3.资本标准
到1992年底,所有签约国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即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
4.过渡期安排。1987年年底~1992年年底。
(三)2003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以及市场约束。
类型特点
1.债务危机又称为支付能力危机,即一国的债务不合理,无法按期偿还,最终引发的危机。它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了解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的特征。
2.货币危机货币大幅贬值在实行固定汇率制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盯住汇率安排的国家,容易出现其货币内外价值脱节的问题,通常反映为本币汇率高估。
发生危机国家的汇率政策的共同特点在于其盯住汇率安排
3.流动性危机流动性危机是由流动性不足引起的。流动性可以分为两个层面:(1)国内流动性危机;(2)国际流动性危机。
当国内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时,央行可以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避免挤兑可能造成的大范围银行危机。在国际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像IMF之类的国际组织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综合性金融危机通常是几种危机的结合。现实中的金融危机都是综合性金融危机。综合性金融危机分为外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和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
(四)2010年巴塞尔协议Ⅲ
巴塞尔协议Ⅲ体现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的监管新思维,按照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并重、资本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并行,长期影响与短期效应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新标杆。
1.公共利益论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并且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都是被经济学家所接受的有关监管的正统理论。
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平、不公正和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种回应
2.保护债权论存款保险制度就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形式
3.金融风险控制论这一理论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
4.金融全球化对传统金融监管理论的挑战
(五)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
为提高资本监管水平,我国已对过去的资本规定进行了修改,将新协议第二和第三支柱的内容包括在内。2011年我国开始借鉴巴塞尔协议Ⅲ的有关规定。
[1] [2]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