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
一、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1、定义: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
2、特征: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
(1)非竞争性:指的是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2)非排他性:指的是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成本过高。这一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闲难。
上述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中,正因为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若是由于个人没有付费而阻止他的消费,则违反了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帕累托准则。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人们用出价多少表示对私人物品的需求强度和需求数量。但同样的机制对公共物品并不完全有效。其原因在于,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如果阻止未付费者消费,从社会资源利用的角度看,是缺乏经济效率的,也就是说,排他性地消费不符合效率原则。更何况,在很多情况下,排他性消费的成本很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政治机制显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具体讲就是,人们通过事先同意的某种投票程序选择他们所倾向的公共收入和支出方案,或通过投票给他们认为能够代表其利益的政治家和官僚,间接地表达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因此,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而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
自古以来,人类创造了多种投票规则,同时也发展了各种代议制度,旨在寻求一个更完美的偏好显示机制,用以揭示社会作为整体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数量与需求结构。自由社会要求每个人的价值都得到尊重,因而一致同意规则最符合社会正义原则。然而,任何民主制度都不是免费的,在所有事务中都运用一致同意决策规则,必然带来高昂的决策成本,甚至出现久议不决的情况。因而,现实生活中的决策机制往往界于独裁(一个人说了算)和一致同意之间,称之为“多数决策规则”或“少数服从多数”。常见的多数决策规则有:相对多数决策(simple plurality voting)二轮决选制(plurality mnoff)逆向排除法(sequential mnoff)博尔达计分法(Borda count)孔多塞规则(Condorcet procedure)赞同投票(approval voting)等等。
总结:
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 | 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 | |
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 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 |
三、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民主社会中,政府有责任按照纳税人提出的公共物品的需求结构和需求数量,公正而有效率地供给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供给包含两重含义,一重是指公共物品的资金来源,即谁为公共物品付费、以何种方式付费,我们称之为公共物品的融资;另一重是指由谁负责、如何将公共物品的投入要素转化为公共物品的产出,我们称之为公共物品的生产。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