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情绪状态
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人的情绪还可以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心境也叫心情,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心境不针对具体的事物,而是在特定时间内使人的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的体验状态,如忧郁、得意等。与心境相比,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比如狂喜、绝望等。激情具有激动性和冲动性的特点,当客观事物与人的要求发生异乎寻常的冲突时,常常会使人产生激情,比如过度的惊喜常常使人说不出话或泪流满面。应激是指由于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而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生活中的突如其来的事件,如丧偶、生病等都有可能使人产生应激。在应激状态下,人的生化和免疫系统会发生剧烈的变化,激活水平明显提高。与激情相比波激的激动水平更高、更强烈,而认知范围更窄,理智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下降。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人,免疫系统的作用会受到损害,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五、情绪的基本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威廉·詹姆斯和卡尔·兰格各自分别提出了强调外周生理活动的情绪理论。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兰格则强调血液系统的作用例如血管的扩张和收缩等。他们都认为外周的生理活动是产生情绪变化的原因。
汤姆金斯认为,情绪就是动机,他否定了把动机归结为内驱力的看法,指出内驱力信号需要一种放大的媒介来激发有机体的行动,这种放大的媒介就是情绪过程,而且情绪是比内驱力更加灵活和强有力的驱动因素,本身可以离开内驱力信号而起到动机作用。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的体验不能简单理解成在个人或大脑中发生了什么,而要考虑评估环境的交互作用。他还强调评价通常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这是一种认知评价理论。
六、情绪在理解个体上的作用与局限性
现今普遍的结论是,全世界的人们,不管文化、种族、性别和教育差异,都会以相同的方式表达基本情绪,同时,可以根据他人的面部表情推断他们正在体验的情绪。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普遍性的主张是针对七种基本情绪的,并不是所有的表情都有普遍性,也不是所有文化都以同种方式来表达所有情绪。这被艾克曼称为“中性文化理论”,反映了脑和文化在情绪表达中的结合。当一种特定情绪被唤起时,大脑控制某块面部肌肉运动,作出特定表情。然而,不同的文化把它们文化的局限强加在普遍的生物学上。各种不同文化下的人们在一致普遍的背景下表达情绪是有差异的,比如日本人识别生气的能力要比美国人、匈牙利人、波兰人和越南人差,越南人在识别厌恶表情时要比其他国家的人差,所以情绪在理解个体上有一定局限性。
[1] [2]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