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人事管理:
(1)以事为中心;
(2)视人为物,视人为成本;
(3)人事部,低层次,属操作与行政系统;
(4)消费性部门;
(5)静止,着重于对现有人力的维护;
(6)被动型、滞后型的反应;
(7)因事选人;
(8)用人看重经验;
(9)钱可满足交换人的价值需要;
(10)看作是重要的党政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是共产党员
人力资源管理:
(1)以人为中心;
(2)视人为资源;
(3)人力资源部中上层,属决策与战略系统;
(4)效益性部门;
(5)动态,着重于对人能力的开发与提高;
(6)主动型、超前型的开拓(想在老板前面);
(7)因人择事,不同于因人设事;
(8)用人看重潜能;
(9)钱不能满足与交换人的价值需要;
(10)看作是重要的专业性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六、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1.规划。即向主管部门提供人力资源规划方面的建议。
2.分析。人力资源部门要对组织的工作进行分析。
3.配置。人力资源部门应了解情况,对那些不相适应的岗位与人员进行适当的调配。
4.招聘。对于空缺岗位,人力资源部门应负责招聘。
5.维护。人力资源部门应负责对全部在岗人员进行维护。包括积极性、能力、健康,工作条件等方面的维护。
6.开发。调查表明,员工只需要发挥40%的能量就可以保证正常工作任务的完成,还有60%的潜力有待开发,维护是有限的,而开发是无限的。因此,开发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永恒的任务。
七、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专业化发展
1.劳动分工与科学管理奠定了工作分析与设计的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与发展,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把原来的手工劳动任务与程序细分,导致了劳动专业化与分解化。一个人究竟能负责几道工序以及负责几道工序最合适,就需要有专门的分析研究,因此,工作分析产生了。(环球网校2016经济师《初级人力》知识点:人力资源重难点)
2.人力非等质观与工业心理学,使人力资源配置与选拔日趋重要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各种经济之谜。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劳动力与另一个劳动力的价值并非等质,通过训练的有经验的人比一般的人具有更大的劳动力。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测评结果好的人,用人单位也认为是好的。所以,所选工人的体力与脑力应尽可能的与其工作相匹配。
3.工业革命与科学管理使人员培训,绩效考评及薪资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中,不但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与考评,还要以工作分析的成果为标准,把考评结果与新酬,奖金直接挂钩。
4.人际关系运动使人力资源管理人性化
一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两种不同模式:
第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只强调工作效率,强调物,财及事的管理而忽视人的需要和人的社会性。把人当成机器,只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工人工作情绪不高,金经常罢工。这种模式在20实践40年代比较普遍。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