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第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1、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内容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结余管理等。
2、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手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预算管理、定员定额管理、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和考核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原则与任务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有:编制单位预算,加强财务控制和监督,开展财务分析和考核等编制单位预算属于事前管理,加强财务控制和监督属于事中管理,开展财务分析和考核属于事后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原则:
1、依法理财的原则 2、勤俭节约的原则3、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相结合的原则
4、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5、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利益相兼顾的原则
6、收支统管的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
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单位财务行为
2、加强单位预算管理,保证行政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完成
单位预算应正确处理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业务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之间的关系。
第二,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关系。
第三,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之间的关系。
3、加强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5、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和考核主要以单位预算为依据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级次一般分为:一级预算单位、二级预算单位和三级预算单位。
1、一级预算单位
一级预算单位,是指直接向同级财政部门编报预算,领拨缴销预算资金的预算单位;同时,负责核定所属单位预算,向所属单位转拨汇缴预算资金的预算单位,也称主管预算单位。
2、补充说明
(1)、一级预算单位如无下属单位的,一般视同基层预算单位管理。
(2)、在一级预算单位与三级预算单位之间,如果有若干级次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单位,均按照二级预算单位管理。
(3)、不单独建立单位预算和会计核算制度的单位,称为报销单位。
(4)、有些单位有两种以上经费来源、渠道,有的经费是向财政部门直接领取的,有的经费则是通过主管部门向财政部门领取的。这种类型的单位应当分别按照不同预算管理级次处理。
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的补助原则:1、以“社会共同需要”为标准的原则;2、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3、与单位经费自给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
一、行政单位的收支管理
(一)行政单位的收入管理
其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拨款收入为主要收入。
1、财政拨款收入的管理
行政单位应根据经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的季度(分月)用款计划和工作进度,按预算管理级次和经费领拨关系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拨款。
2、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的管理
预算外资金包括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和核准留给单位使用的预算外资金。
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要严格执行财政专户储存的管理,严格按规定和计划使用。
行政单位的其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收入、出租出借收入、报损残值变价收入、利息收入、服务性收入等。
行政单位依法组织收入时要严格实行票据管理。行政性收费要使用省级以上(含省)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票据。
(二)行政单位的支出管理
行政单位支出按照支出的性质不同,分为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
按照支出的对象和用途不同,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
1、经常性支出管理 经常性支出,又称正常经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资金消耗。
2、专项支出管理 指行政单位为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任务,从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支出。
一般包括专项会议费支出、专项设备购置费支出、专项修缮费支出、专项业务费支出等。
其基本管理要求如下:(1)实行专项申请、审批制度;(2)保证专款专用专管;(3)实行追踪反馈责任制。
3、自筹基本建设支出管理
4、人员经费支出管理
5、公用经费支出管理
二、事业单位的收支管理
(一)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
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1、财政补助收入的管理
包括正常经费和专项资金,不包括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
2、上级补助收入的管理
对于上级补助收入,应当按照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的要求进行管理,按指定方向和用途安排使用。
3、事业收入的管理
按规定应上缴财政预算的资金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
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可以计入事业收入
4、经营收入的管理
5、附属单位缴款的管理
附属单位归还事业单位垫付的水、电、采暖、工资等各种费用,事业单位应当冲减相应的支出,不能作为上缴收入处理。
6、其他收入的管理
(二)事业单位的支出管理
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等。
1、事业支出的管理
事业支出按照支出的对象和用途不同,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
事业支出按照支出性质的不同,分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
2、经营支出的管理
3、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管理
第三节 资产负债管理
一、资产管理 资产的行政事业占用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表示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一)流动资产的管理
1、货币资金管理
2、应收及预付款项管理
3、存货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
1、固定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固定资产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按所有权可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
(3)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按固定资产的用途和自然属性,将固定资产分为以下几类:①房屋及建筑物;②专用设备;③一般设备;④文物及陈列品;⑤图书;⑥其他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报废与转让
3、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
4、关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问题
(三)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及其管理
1、无形资产的取得途径
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按取得途径,可分为自行开发创造、从外部购入、接受捐赠和投资者投入等。
2、无形资产的取得方式
事业单位取得无形资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取得无形资产所有权,二是取得无形资产使用权。
3、无形资产的转让方式
事业单位转让无形资产的方式与取得方式相对应,有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和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
不论是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还是转让使用权,获得的转让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之外,计入单位事业收入。
(四)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及其管理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主要分为经营投资和债券投资。
二、负债管理
(一)行政单位的负债管理
1、应缴预算款的管理
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指按国家规定由行政机关直接收缴的部分)、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应缴预算的资金等。
行政单位取得的应缴预算款项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每月月末不论是否达到缴款额度,均应清理结缴。任何单位不得缓缴、截留、挪用或自行坐支应缴预算款项。年终必须将当年的应缴预算款项全部清缴入库。
2、应缴财政专户款的管理
财政专户实际上是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的简称。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用于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管理。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暂存款的管理
(二)事业单位的负债管理
1、借入款项的管理
2、应付款项和暂存款项的管理
3、应缴款项的管理
三、净资产管理
(一)行政单位的净资产管理
1、固定基金
2、结余
行政单位的结余分为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
(二)事业单位的净资产管理
1、事业单位的结余及其分配的管理
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两部分。
2、事业单位的固定基金管理
3、事业单位专用基金的管理
4、事业单位的事业基金的管理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