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一)工商企业的形成与发展
1、企业的概念及5个方面的意义
企业是 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活动,实行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这一概念大致包括几个方面的含义:
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
2)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
3)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
4)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5)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相应民事义务,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
2、企业的形成
企业和市场一样,都是自由配置的方式。企业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企业方式进行资源配置,要比单纯依靠市场方式来进行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企业是市场的替代物。关于企业的形成,普遍认同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工理论和新制度学派的交易费用理论。这两种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企业形成的主要原因。
(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从历史的角度通过考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来探讨企业的产生。企业作为协作劳动的一种组织方式,并不是从人类社会以开始就有的,它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必须具有一定的时候经济条件。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是在任何条件下只要有了生产行为就一定形成企业。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具体结合的社会环境和形式是不同的,只有当许多劳动者被置于同一资本的支配下,使用共同的生产资料,进行共同劳动,从事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时形成的经济单位才构成企业。
(2)新制度学派的观点。
新制度学派是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解释企业的形成原因。该学派认为,企业作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因为企业能作为在某种状态下替代市场的一种较低交易费用的资源配置方式。交易费用这一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科斯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分析企业的起源和规模时首次提出的。科斯认为,交易费用也称交易成本,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获得精确的市场信息的成本;二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人之间在谈判、套机还价和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无论是原始物物交换还是后来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由于市场规模比较小,利用市场价格机制的费用小到可以使人们几乎忽略不计,这时的商品生产主要是一家庭为单位的。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者为掌握有关市场价格信息,进行市场谈判和签订合同等方面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在日渐增大,这时,有的生产者采用把一些生产要素集合在一个经济单位主讲演变成现代企业。
3、企业的发展
(1)3个主要时期
1)手工生产时期。
2)工厂生产时期。
3)企业生产时期。
(2)企业发展的2个基本要求和2个路径
1)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一,经营体制。企业经营体制,是指能够有效的协调市场需求和市场生产经营的综合体系,包括动力机制、调节机制、约束机制、发展机制。
第二,企业素质。企业素质是指企业内在的本质,即构成企业活动能量大小的各种要素及其有机结合所生产的能力。构成企业活动能量大小的要素包括:人员、物质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各种要素有机结合综合表现的能力主要包括:管理能力、生产经营能力、物质技术设备能力和由此而形成的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发展能力、盈利能力、这些要素及其能力可以归纳为企业的人员素质、技术装备素质、管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他们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 [2]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