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位理论
四、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在1933年发表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中提出的。
(一)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
(1)中心地:是指区域内向其周围地域的居民点居民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中心城市或中心居民点。
(2)中心地职能:是指由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不包括制造业方面的活动。
(3)中心性:可理解为一个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影响程度,或者说中心地职能的空间作用大小,可用“高”、“低”、“强”、“弱”、“一般”、“特殊”等来形容和比较。
(4)需求门槛:是指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在实际中,需求门槛多用能维持一家商服企业的最低收入所需的最低人口数来表示。这里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5)商品销售范围:是指消费者为获取商品和服务所希望通达的最远路程,或者中心地提供商品和劳务的最大销售距离和服务半径。
(二)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1.假设条件
克氏理论的假设条件是:①研究的区域是一个均质平原,人口均匀分布,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方式完全一致。②有一个统一的交通系统,同一等级规模的城市的便捷性相同,交通费 用与距离成正比。③厂商和消费者都是经济人。④平原上货物可以自由地向各方向流动,不受任何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限制。
2.六边形市场区
各中心地都试图把这片空白区吸引到自己的市场区内,竞争的结果使得它们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以致各中心地的销售范围都有一部分相互重叠。这时,居住在重叠区内的居民就有两个可供选择的区位。按照消费者最近供应地购物的假设,重叠区就被平均分割给两个相邻的中心地。其中位于平分线上的居民到两个相邻的中心地的距离是相等的,故这条线被称为无差别线。由于重叠区被无差别线分割,圆形的市场区即被六边形的市场区所替代,从而推导出正六边形市场区这一便于组织中心地与服务区相联系的最有效的全覆盖的理论图式。
3.市场等级序列
根据前面的论述,中心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门槛、利润和服务范围,是与中心地规模、人口 分布密度、居民收入水平及商品和服务的种类密切相关的。
例题1:需求门槛指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服务所需的( )和( )。
A 工资水平 B 消费能力 C最低购买力 D 服务水平 E 人口数量
答案:CD
解析:需求门槛:是指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
例题2: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劳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被称为( )。(2008年试题)
A.需求门槛 B.中心性 C.中心地职能 D.商品销售范围
答案:A
解析: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劳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被称为需求门槛。
五、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和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模式 )
城市空间结构是土地利用方式、利用程度和利用效果的总和。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和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模式。
(一)同心圆理论
[1] [2]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