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风险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基本指标法、标准化法、内部测量法和损失分布法。
3.风险分类
风险分类就是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按照所面临的每种风险发生的频率和严重性,将其分别归入不同的“风险级别”。
风险分类可以采用 图像法
4.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就是根据风险分类的结果、风险策略和对收益与成本的权衡,针对确需管理的风险,在诸多的风险管理的政策措施中作出选择,并具体实施与之相应的管理方法。
5.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就是按照风险政策和程序,对 风险控制的运作进行监督和控制。
6.风险报告
风险报告就是定期通过 管理信息系统,将风险及其管理情况报告给董事会、股东和监管当局。
【例7·单选题】在诸多的风险管理的政策措施中作出选择,并具体实施与之相应的管理方法,这一步骤属于风险管理流程中的( )。
A.风险识别
B.风险评估
C.风险控制
D.风险监控
【答案】C
【解析】风险控制就是根据风险分类的结果、风险策略和对收益与成本的权衡,针对确需管理的风险,在诸多的风险管理的政策措施中做出选择,并具体实施与之相应的管理方法。因此,正确答案为C。
(三)信用风险的管理
1.机制管理
机制管理就是建立起针对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对商业银行而言,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主要有: (1)审贷分离机制。(2)授权管理机制。(3)额度管理机制。
2.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就是针对信用由提供到收回的全过程,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对商业银行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事前管理
在此阶段,商业银行审查的核心是 借款人信用状况,决策的核心是贷与不贷、以什么利率贷。对分析信用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主要是“5C”和“3C”分析。
5C:偿还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品格(Character)、担保品(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s)
3C:现金流(Cash)、管理(Control)、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
(2)事中管理
事中管理在于商业银行在贷款的 发放与回收阶段的管理。在此阶段,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是贷款不要被挪用、贷款是否被有效使用、跟踪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在事中管理阶段,商业银行要进行贷款风险分类。目前采用的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即把已经发放的贷款分为 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等五个等级。
正常类贷款:有充分把握还本付息的贷款
关注类贷款:未违约,但存在负面影响财务状况的主客观因素的贷款
次级类贷款: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依靠正常收入不能保证还本付息,本息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
可疑类贷款:本息逾期180天以上,无法足额还本付息,即使执行抵押和担保也要发生一定损失的贷款
损失类贷款:本息逾期1年以上,即使采取一切措施和程序,也无法收回的贷款。
(3)事后管理
在此阶段 ,商业银行要回顾与反思贷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固化经验,融入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吸取教训,亡羊补牢,填补和加强制度中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