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金融监管
金融自由化并不否认金融监管,即使是赞同金融自由化的人,也主张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必要的。由于信息的不完全,经济行为结果的外部性,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自然垄断等因素的存在,市场就会存在缺陷,自由市场机制就不能保证“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因此,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信息经济学对于金融监管的认识区别了金融自由化下的审慎金融监管与金融压制下的金融管制的不同:信息经济学并不否定金融监管,但是坚决否定那种以划定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具体活动范围、种类和条件为主要内容和手段的金融管制。它认为,监管的目的在于防范风险,关键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监管当局必须努力去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可得性和可靠性。审慎监管强调应着眼于保护市场有效运作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力量本身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活动实施制约,同时也有利于市场参与监督。金融监管应该充当“裁判”的作用和金融体系“保护神”的作用。
【例题10,多选题】金融自由化的条件至少应包括( )。
A.宏观经济稳定
B.财政纪律良好,法规、会计制度、管理体系完善
C.商业银行符合巴塞尔银行资本充足率标准
D.充分谨慎的商业银行监管
E.取消对金融体系歧视性的税负
答案:ABDE
(二)放松管制
作为金融自由化的政策手段,放松管制( Financial deregulation)即废除或改变原有的各种限制政策,或放松原有的限制标准。
最近一轮较有影响的放松管制,是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对银行业混业经营的放松。它是在金融业技术不断革新,竞争日益加剧,商业银行的利润率日趋降低,以及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金融监管的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金融深化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一种积极主动实施的金融自由化。
另外一种金融自由化是被动实施的,即当一国长期实施不适当的金融管制,包括利率管制、汇率管制和资本的管制等,使管制的价格长期背离市场价值,最终因无法维持下去而不得已放松的管制。
(三)金融约束
由于发展中经济和转型经济通常不具备金融自由化所需要的先决条件,因而,走金融自由化的道路对它们就是不现实的。20世纪90年代以托马斯·黑尔曼、凯文·默多克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为主的金融发展理论为他们提出了第三条选择——金融约束(Financial restraint)。
金融约束是指通过选择一组金融政策,如对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加以控制,对市场准人加以限制和对来自资本市场的竞争加以限制等,为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制造租金机会,从而为这些部门提供必要的激励,促进它们在追逐租金机会的过程中把私人信息并入到配置决策中。
金融约束论者以金融市场更容易失败为由批评金融自由化。指出,金融市场与其他市场差别巨大,金融市场不完全信息普遍存在。关于有效竞争市场的正统理论是以完全信息为前提的,这样,关于每个竞争性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福利经济学定理,对衡量金融市场是否具有效率就没有指导意义。因为具有不完全信息或不完全市场的经济,一般来说,就不具有帕累托最优效率。所以斯蒂格利茨提出政府干预就能大大提高单个经济体的效率,政府干预不仅会使金融市场运行得更好,还会改善经济的绩效。主张通过政府干预使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水平,金融约束能够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1] [2]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