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紧缩的需求政策经济师报名时间
通货膨胀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因此,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总需求的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紧缩总需求的政策包括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1.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直接从限制支出,减少需求等方面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概括地说就是增收节支、减少赤字。一般包括以下措施:(1)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支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削减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投资、行政事业费等;二是削减转移性支出,包括各种福利支出、财政补贴等。减少政府支出可以尽量消除财政赤字,控制总需求的膨胀,消除通货膨胀隐患。(2)增加税收。增加税收可以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降低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以抑制总需求膨胀。同时,增加税收还可以增加政府收入,减少因财政赤字引起的货币发行。(3)发行公债。政府发行公债后,可以利用“挤出效应”减少民间部门的投资和消费,抑制社会总需求。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给量的无限制扩张是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因此,可以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减少社会需求,促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趋向一致。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有以下措施:(1)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降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从而达到紧缩信贷规模、削减投资支出、减少货币供给量的目的。(2)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再贴现率不仅可以抑制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贷款需求,还可以增加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和贴现率,结果企业因贷款成本增加而减少投资,货币供给量也随之减少。提高再贴现率还可以影响公众的预期,达到鼓励增加储蓄、减缓通货膨压力的作用。(3)公开市场卖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经常使用的一种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一种政策工具。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一般会在公开市场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售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从而达到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目的。(4)直接提高利率。利率的提高会增加信贷资金的使用成本,降低借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同时,利率的提高还可以吸收增加储蓄存款,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二)积极的供给政策
通货膨胀通常表现为物价上涨,也就是与货币购买力相比的商品供给不足。因此,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可以积极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增加供给来治理通货膨胀。倡导这种政策的学派被称为供给学派,其主要措施有:
1.减税
减税即降低边际税率(指增加的收人中必须向政府纳税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一方面,边际税率的降低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商品供给;另一方面,它提高了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增加资本存量。因而,减税可同时降低失业率和增加产量,从而彻底降低和消除由供给小于需求所造成的通货膨胀。
2.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是为了激发人们的竞争性和个人独创性,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增加有效供给。
3.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
适当增加货币供给会产生积极的供给效应。适当增加货币供给会降低利率,从而增加投资,增加产量,导致总供曲线向右移动,使价格水平下降,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1] [2]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