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常情况下,运输业的边际成本是很低的.一般认为,当边际成本与边际收人相等时,企业的利润最大。在实际操作中,多以变动成本代替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定价方法比较适合运输业的特点。一些线路货源不足,运能过剩。这时它的平均运输成本可能较高,而边际成本却可能很低,如果按平均成本定价,一方面抑制了运输需求,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运输设备闲置,运输资源浪费。如果以边际成本定价,由于成本水平相对较低,不仅可以促进运输需求,还可以提高运输设备的利用率,提高运输收益。边际成本定价法不仅考虑了成本消耗,也考虑了市场上运输供求状况,它可以满足制定分线运价、分区运价的需要。
采用这种定价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路网早已形成,而且有相当多的剩余运输能力;二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各运输企业之间为争夺运输市场而展开竞争。
3.负担能力定价论
又叫服务价值定价论,它的一般定义是按照待运商品的价值来确定运价。高价值商品制定较高运价,而低价值商品则制定较低运价。这种方法是以运输需求,而不是以运输成本为基础定价。高价商品实行高运价的原因是价值高的商品对高运价的承受能力大,另外,运输部门对它承担的责任也更大。
4.供求关系定价论
平均成本定价实际上是一种供给价格,而运输负担能力定价则是一种需求价格。运输市场上供求之间的关系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运价应更多地随着市场供求之间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理论强调市场供求关系对制定运价的影响,它强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运价应随着运输供给的增加而下降,随着运输供给的减少而上升;同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运价应随着运输需求的增加而上升,随着运输需求的减少而下降。
上述定价理论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的,它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条件: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买者和卖者数量太大,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都不会单独影响商品的价格,所以,商品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
(2)同一种产品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3)生产厂商可以自由进出这一行业,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4)市场信息是完备的。
(二)运价形成机制
运价的形成机制,是指依据一定的价格形成原理,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而形成的价格决策制度。运价的形成机制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运价形成的主体,即运价制定、运价调整及运价管理的主体;二是运价形成的方式。在这两方面中,运价形成主体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运输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运价的形成机制决定着运价的发展与变化。
一定时期的运价管理体制决定于当期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的性质决定运价形成机制的性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有效配置的主要手段,通过市场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反映到价格上就要求以市场变化为基础制定运价,从而形成较为灵活的运价形成机制。
[1] [2]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