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产业概述
第一节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分析
1.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2. 产业划分方法共三种:
第一种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分类方法,分为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通信业属于物质生产部门;
第二种是重点,是人们常用的三次产业分类方法,是新西兰经济学家飞歇尔创立的,大家所熟悉的,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为除第一和第二产业以外的均为第三产业。分类标准主要是按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进行划分的。通信业属于第三产业。
注意:通信业属于信息产业的原因有两点。一,运营的目的不是制造出有形的物品,而是提供一种服务或劳务;二,不是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其形态,而是实现劳动对象即信息的转移。
第三种是四次产业分类法,把信息产业列为第四产业,这是对信息产业的重视,通信业显然为第四产业。
3. 通信产业经济特征:自然垄断性;规模经济性;外部经济性;范围经济性;网络性;服务贸易性。
自然垄断性:一家,平均成本递减;
规模经济性:投入的变化率和产出的变化率的对比结果;
外部经济性:社会经济效益和成本的对比关系,正的外部性,负的外部性,显着的外部性,生产诱发系数;
范围经济性:通信的范围经济性体现在利用一个综合物理网络既传电话、电报和传真,又传计算机数据和各类电视图像肯定比独立建设形形色色的网络单独提供每项业务成本要低。
网络性: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全程全网,联合作业;兼容性;
服务贸易性:劳动对象,强调信息的传递过程而非信息的实务载体;
劳动成果,通信服务的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
生产与消费过程的不可分割性,过程不可逆转性;
第二节 通信与社会信息化
1. 信息产业
狭义:信息是一种消息、信号、数据或资料;
广义:信息被认为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运动规律与特点的表现形式。
关于信息的定义目前尚无同一的说法,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人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信息、描述信息。
信息的作用首先是消除社会的不确定性因素,其次是人类各种行为的决策依据;
在信息产业中主要包括:
1) 信息源;
2) 信息服务业;
3) 信息咨询业;
4) 信息中介业;
5) 信息传递业;
6) 信息传播业;
7) 信息设备制造业;
8) 信息软件业。
2. 社会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部分和社会各领域,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信息化的层次: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
3. 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测度
美国学者波拉特:劳动结构方法
劳动力结构:劳动就业人口在不同产业上分布,或者说不同产业的劳动就业人口在总劳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1954年美国进入信息化社会,1965年英国,1974年日本等。
信息化指数方法
日本学者:小松峙清,1965年提出的。
指标体系:信息量(Q)、信息装备(E)、信息主体水平(P)、信息系数(U)四个量;
[1] [2]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