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一、金融风险
掌握金融风险的定义。
掌握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
不确定性;相关性;高杠杆性;传染性
掌握常见的金融风险的四种类型
(1)市场风险 |
由于市场因素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市场风险 |
(2)信用风险 |
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而导致损失的信用风险 |
(3)流动性风险 |
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
(4)操作风险 |
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操作风险 |
二、金融危机
(一)掌握金融危机的含义
金融危机的发生具有频繁性、广泛性、传染性和严重性等特点。
(二)掌握金融危机的类型
债务危机、货币危机、流动性危机、综合性金融危机。注意:发生货币危机国家的汇率政策的共同特点在于其盯住汇率安排
(三)了解次贷危机
第一阶段是债务危机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危机;
第三个阶段即信用危机。
三、金融监管理论
(一)掌握金融监管的含义
金融监管首先是从对银行的监管开始的,这和银行的一些特性有关。(1)银行提供的期限转换功能;(2)银行是整个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票据的清算者,降低了交易的费用;(3)银行的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功能。
(二)掌握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
1.公共利益论 |
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并且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都是被经济学家所接受的有关监管的正统理论。 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平、不公正和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种回应 |
2.保护债权论 |
存款保险制度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形式 |
3.金融风险控制论 |
这一理论源于“金融不稳定假说” |
4.金融全球化对传统金融监管理论的挑战 |
四、金融监管体制
(一)金融监管体制的含义与分类
含义:一国金融管理部门的构成及其分工的有关安排。
分类:
分类标准 |
分类结果 |
代表国家 |
1.从银行的监管主体以及中央银行的角色来分 |
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 |
美国、法国、印度、巴西等国家 |
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综合监管体制 |
德国、英国、日本、韩国 | |
2.从监管客体的角度来分 |
(1)统一(综合)监管体制 |
英国、瑞士、日本和韩国 |
(2)分业监管体制 |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 |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演变
熟悉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逐渐由单一全能型体制转向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
掌握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特点:我国采用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分业监管体制(独立于中国人民银行的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组成的分业监管体制)。
在新的监管体制中,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维护金融稳定。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监管方面拥有监督检查权。
五、国际金融监管协调
(一)了解巴塞尔协议产生的背景与发展
(二)1988年巴塞尔报告(掌握)
1988年巴塞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确认了监督银行资本的可行的统一标准。
[1] [2]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