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的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有:货币发行、代理国库、集中存款准备金。资金结算业务属于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
2.B
【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的鼻祖。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它虽然成立晚于瑞典银行,但是被公认为是近代中央银行的鼻祖。
3.C
【解析】本题间接考查扩张性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措施。注意对抗经济衰退,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措施应该是扩张型的货币政策。选项ABD都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只有选项C在证券市场卖出国债,收回流通中的货币,属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4.D
【解析】政策和法律调控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形式。
5.C
【解析】再贴现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
6.A
【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职能的具体表现。中央银行对政府融通资金的主要方式有:政府财政收支出现暂时失衡或财政长期赤字时,中央银行向财政直接提供贷款以平衡财政收支;中央银行进入一级市场直接购买政府债券,由此形成直接流人国库的财政收入。
7.D
【解析】本题考查决策时滞的概念。决策时滞是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
8.B
【解析】本题考查金融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金融宏观调控是以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主体,以货币政策为核心,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用量,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促进金融与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机制与过程。
9.C
【解析】本题考查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时滞较长是公开市场业务的缺点。
10.C
【解析】本题考查充分就业的概念。在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并不等于社会劳动力的100%的就业,通常是将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这两种失业排除在外。
11.C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性。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之间的矛盾。所以,本题答案为C。
12.B
【解析】中国人民银行从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用相应数量的人民币购入外汇,同时也就相当于向流通中投放了基础货币。
13.B
【解析】本题考查对外部时滞概念的理解。外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
及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应过程。具体表现为当中央银行开始实施新政策后,金融部门对新政策的认识一金融部门对政策措施所作的反应一企业部门对金融形势变化的认识一企业部门的决策一新政策发生作用,每一步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14.B
【解析】本题考查紧缩型货币政策的概念。
15.A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概念。
16.D
【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国家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机构,它代理国库,代表国家管理金融业,调控宏观金融。
17.B
【解析】本题考查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
18.B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类型。实践中,大部分国家采取调节型货币政策。
19.A
【解析】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相关知识。通货膨胀目标制核心是以确定的通货膨胀率
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或一个目标区间,当预测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目标或目标区间时,就采取紧缩型的货币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率;当预期的方向相反时,则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
20.C
【解析】本题考查菲利普斯曲线的相关内容。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通过研究1861~1957
年近100年英国的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的关系,得出了结论:失业率与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由此可见,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矛盾。
21.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22.A
【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物价一般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23.D
【解析】本题考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按存款创造原理,货币乘数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反向变化,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货币乘数则小,信用扩张能力会受到限制;反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低,则说明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能力增强,货币供应量将增加。
24.A
【解析】本题考查对现券买断的理解。现券买断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
25.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的初衷。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衷是作为平衡中央银行信贷收支的手段,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再以贷款方式分配给各商业银行。
26.B
【解析】本题考查再贴现的主要缺点。再贴现的主要缺点是: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如商业银行可通过其他途径筹资而不依赖于再贴现,则中央银行就不能用再贴现控制货币供应总量及其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管理金融的银行。
2.CE
【解析】狭义货币M1包括流通中现金和单位活期存款。
3.ACDE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金融宏观调控相关内容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4.ABD
【解析】本题考查中介指标的特征。除内生性为货币政策中介变量的内涵要求外,一般将其概括为: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
5.BCD
【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的职责。
6.ABE
【解析】本题考查紧缩型货币政策措施。
7.ACD
【解析】本题考查中央银行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在通货紧缩时期,中央银行要制度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来刺激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所以这时候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扩张型的货币政策措施包括: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多购进证券;用“道义劝告”方式影响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增加放款,以增加货币供应。
8.ABCD
【解析】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目标制实施的条件。通货膨胀目标制实施的条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的高度透明度;利率的市场化;浮动汇率制。
9.BCDE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矛盾的情况。
10.ABD
【解析】本题考查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前提条件。
11.BDE
【解析】本题考查存款准备金率作用于经济的途径。存款准备金率作用于经济的途径主要是: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宣示效果。
12.BCD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承担的功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三种功能:测度功能、传导功能和缓冲功能。
13.AD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概览中负债的内容。
14.ABCD
【解析】本题考查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
15.ABC
【解析】本题考查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6.ABDE
【解析】本题考查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主要内容。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规定存款准备金率、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构成和规定存款准备金提取的时间。
三、案例分析题
1.A
【解析】根据材料所给出的预期目标与实现目标之间的数据对比,我们知道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实现目标同预期目标之间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2.C
【解析】根据材料可见,宏观金融指标与宏观经济指标的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
3.A
【解析】相关性是指中介目标的变动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要求中介目标与适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和希望实现的最终目标之间有密切的、稳定的数理关系,使货币政策工具、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相互作用明显,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对中介目标的调节和控制实现其最终目标。
4.AC
【解析】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包括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5.B
【解析】从2004年我国货币政策实践可以看出,中国人民银行选用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即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
[1] [2]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