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某些按规定必须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外,管理人员是委任的。
这些管理人员并不是他们所管理的单位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
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原则为指导。这种公正不倚的态度,不仅适用于组织内部,而且适用于组织同顾客之间的关系。
管理人员是专职的,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通过这种制度,在组织的成员中培养集体精神、鼓励他们忠于组织。
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组织要明确规定每个成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形式,以便正确行使职权,减少磨擦和冲突。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最符合理性原则,效率最高。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形式,能高度精确地计算出组织的领导人和成员的成果,所以能适用于所有的各种管理工作和各种大型组织,如教会、国家机构、军队和各种团体。韦伯的管理思想,对以后的管理理论,如社会系统理论等有一定的影响。
2、行为科学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在20世纪初对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不会放弃对工人的剥削;而工人也不是纯粹的经济人,除了经济需求外,还有社会需求,使得金钱刺激和严格控制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许多管理学家对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展开了研究,考虑如何利用有关的各种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的行为。“行为科学” 理论的发展是从人群关系学说开始的,它的产生源于著名的“霍桑试验” 。
(1)人际关系学说
根据霍桑试验,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职工是“社会人” 。强调金钱并非刺激职工积极性的惟一动力,新的激励重点必须放在社会、心理方面,以使人们之间更好地合作并提高生产率。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搞好平衡,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提高生产率。
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即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士气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满足度,这种满足度首先表现为人群关系,如职工在工作中的社会地位,是否被上司、同事和社会承认,其次才是金钱的刺激。
(2)“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
马斯洛是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他在1954年发表的《动机和人》著作中,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在马斯洛看来,人是“需要的动物”,人的需要是有层次。
赫茨伯格在1959年与别人合著出版的《工作激励因素》和1966年出版的《工作与人性》两本著作中,提出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简称双因素理论。
麦格雷戈1935-1937年期间在哈佛大学教授社会心理学,1937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他对当时流行的传统管理观点和对人的本性的看法提出了疑问,在他所著的《企业的人性方面》一书中,提出了有名的“X理论-Y理论”的人性假定。
维克托.弗鲁姆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他曾在美国宾州大学和卡内基一梅隆大学任教,并长期担任耶鲁大学讲座教授兼心理学教授。弗鲁姆深入研究组织中个人的激励和动机,率先提出了形态比较完备的期望理论模式,弗鲁姆在1964年发表的《工作和激励》一书中,提出了期望激励模式。以后又经过其他人的发展补充,成为当前行为科学家比较广泛接受的激励模式。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