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操作方法
1.确定关键事件的定义或项目
在进行关键事件记录前,管理者要首先明确对关键事件的认识。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部门的工作目标,拟定特别有效的工作行为和特别无效工作行为 的定义,以此确定关键事件。管理者还可以根据往年工作的情况和自身的经验,与员工共同列举出有效和无效的工作行为,即共同确定关键事件所包含的项目。这一 步骤的核心目的是明确考核重点、统一考核标准,便于考核顺利公正地展开。
2.记录员工的关键事件
绩效考核周期开始时,主管人员就要开始进行关键事件的记录。在记录时主管人员要特别注意公正和全面,即客观、详细记录员工的关键行为,不能因为自已的时间精力有限就忽略了对被评估者的记录。
3.整理关键事件报告
在绩效考核前.主管人员要将绩效执行过程中记录的关键事件加以整理,形成统一的关键事件报告。
4.根据关键事件报告对员工的绩效加以评定
结合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企业的绩效评估制度,主管人员就能确定所有员工的绩效表现。
5.针对绩效评估结果改进绩效
主管人员有了绩效评估结果,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与员工进行改进绩效的沟通,共同分析不良绩效的产生原因,探讨改进绩效的方法,帮助员工避免无效行为的发生,改善绩效。
(三)优势、劣势分析
关键事件法将员工的工作行为与绩效评估结果联系在一起,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因为它削弱了评估者主观偏见对于考核结果的影响。同时,管理者可以通过分析 员工的关键事件来确定员工在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最后,关键事件也为绩效反馈面谈奠定了基础,关键事件的记录可以使上下级双 方很容易地就绩效现状达成一致。
但是,关键事件法非常费时。它要求评估者全面、详细记录被评估者的关键事件,这会占据评估者大量的精力,甚至会影响评估者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不同职位所涉及的关键事件有所不同,这使得关键事件法无法提供员工间、部门间和团队间的业绩比较信息。
五、不良事故评估法
(一)概念
不良事故评估法是通过预先设计不良事故的清单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
(二)操作方法
(1)确定不良事故的清单。在这一步要明确地确定不良事故包含的内容,并对不良事故的处罚标准加以限定。
(2)订立不良事故的监督与预防机制。考核不是目的,如何避免不良事故的发生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进行不良事故评估前,也要预先订立防范机制,并让员工能够明确了解机制的内容。
(3)记录员工在绩效周期内的不良事故。
(4)根据不良事故记录,生成员工的绩效评估报告。
(5)针对绩效评估报告,对员工实施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如薪酬政策、人员调配政策等。
(三)优势、劣势分析
在企业中往往有这样一种工作,这些工作的出色完成不会对企业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一旦这些工作出现失误,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甚至是难以弥补的损失。不良事故评估法可以迎合企业的这种需要,通过使用这种方法企业可以尽量避免巨大损失的发生。
但是,不良事故评估法不能提供丰富的绩效反馈信息。同关键事件法一样,它也不能用来比较员工、部门、团队的绩效水平。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