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网站地图
地方
资讯
全国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山西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
河南河北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经济师考试网 >> 中级经济师 >> 专业与实务 >> 金融专业 >> 文章正文
2016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章节讲义(6)
来源:经济师考试网  2016-4-13  收藏本页  http://www.jjsexam.com/

 三、我国的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四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和一次非典型性通货膨胀。

  (一)1993――1996年

  “八五”期间,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增长过快,通货膨胀问题又接踵而至。

  这一阶段通货膨胀的成因很复杂,有过度追求经济的高速度发展而引致的财政赤字、信用膨胀问题,即“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有国家调整物价结构、提高农产品物价而引致物价总水平上升,即“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有我国长期未得到解决的经济结构问题,瓶颈产业的短线产品物价上涨而引致的物价总水平上升,即“结构型通货膨胀”;还有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而引致的中央银行货币供给增加,即“输入型通货膨胀”。

  国家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于1996年基本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二)2007――2008年

  2007――2008年的物价持续上涨被称为非典型性的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此次持续近一年的物价上涨结构性明显,持续时间不长,且成因也是多方面的。

  2007――2008年物价上涨原因有多方面:①供需失衡,比如食品的行业,这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②成本拉动比如原油铁矿等国际价格上升,国内某些行业的价格上涨;③国内投资过热,大量流动性资本流向楼市股市,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胀压力加大;④国内突发事故灾难,如雪灾、地震等造成短期物价反弹压力;⑤对外贸易失衡,巨额顺差的长期存在,外汇占款过多,人民币投放多;⑥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国内。治理措施表现在:2007-2008年初,中央银行采取连续1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多次加息、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等从紧货币政策,同时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税收手段的运用,还有对房地产和股市的调控等。

  (三)2009―2010年

  2010年GDP增长10.3%,CPI涨3.3%。

  2010年出现较大通胀压力的原因是复杂的:①货币超发是推动物价上涨的最根本因素。②通胀主要表现为重要农产品和关键生产或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③成本推进型物价上涨是引发全面通胀风险的主要因素。主要诱因来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也即输入性通胀的延伸影响。④共同理性预期的形成放大通胀效应。

  通货膨胀预期管理是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政策措施主要在两方面:一是自2010年第三季度起,我国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紧缩。二是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通胀的心理预期,推动社会形成正确的“通胀心理预期”。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网校-中级会计师群3(群:569977370)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国家医学考试网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学员登陆
名师在线
刘艳霞老师
刘艳霞老师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胡艳君老师
胡艳君老师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论坛交流 - 有事找我点这里
客服咨询热线:010-62126633 或 400-678-3456 转 601 传 真:010-62168398(直拨)  邮编:10008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甲18号北京国际D座8层(魏公村北大口腔医院北侧) 环球天下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 2007 - 2010 经济师考试培训网  鄂ICP备100011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