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对收入分配不平等成因的分析不难看出,社会成员在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平等地获得收入的机会上存在着不平等。
(2)机会平等分析
机会平等,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拥有平等获得收入的机会。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社会成员的收入或者来源于劳动者的劳动贡献,或者来自于对生产要素的占有,因此,平等获得收入的机会也就具体表现为劳动者受教育或人力资本形成上的平等,对资本、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占有上的平等和利用上的平等。
与收入平等相比较而言,机会平等是更深层次的平等,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收入分配的平等或不平等。在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机会平等创造了最重要的制度条件。但是也应看到,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某些政策的制定难免有失偏颇,故机会不平等,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也是客观事实。因此,社会主义国家除在宏观领域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外,寻求如何从制度、体制、法律和政策等各个方面为实现机会平等创造必要的条件,对于社会公平的实现无疑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基本理论分析
效率和公平是社会追求的两大目标。效率的高低关系着一国的经济增长,社会公平与否则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一般认为,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存在着替代的选择:或者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获得较高程度的社会公平;或者以牺牲公平为代价,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率。这就是所谓的公平与效率替换。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国过于注重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力度过大,选择平等程度较高的社会福利制度,由于扼杀了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他就可能不得不以牺牲效率进而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欧洲国家中有过这样的先例。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铁饭碗,不承认生产要素的贡献,这虽然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公平,但也在极大程度上丧失了效率:劳动者没有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资本不能向效率高的部门流动,土地及其他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反,一个社会如果片面注重效率,放任市场机制对经济进行自发调节而不惜牺牲社会公平,其结果必然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反过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效率。由于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因此,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两大社会目标的关系,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现实问题。
(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总原则
坚持这一原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所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低下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同时,我国又是社会主义国家,保护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防止两极分化,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在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一双重目标。
考试交流区报名时间交流群(点击加入QQ群可快速加群交流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我们会及时在群里通知):
温馨提示:有任何报考及考试相关疑问,可添加网校专业老师个人微信号“edu24olxu”咨询。!考生可下载手机APP,随时掌握考试资讯!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添加老师个人微信号,所有课程八折开通
相关文章
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环球网校经济师历年通过率比较
![]() 刘艳霞老师 |
刘艳霞老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会计职称、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经济师等课程辅导专家。...[详细] |
![]() 胡艳君老师 |
胡艳君老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任职于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的辅导老师。.[详细] |